雷曼破產、貝爾斯登與美林相繼易手,衍生工具部門的運財童子們也得下崗。但對於他們而言,失業與否也並非大問題,反正過去幾年的高薪加巨額花紅,早已讓他們榮升財主階級。
金融界就是這樣一個迷離境界,每個升浪都有一幫「專家」,專門用公司或客戶的錢去博命,賭最亡命的東西,博最高的利潤。羸錢便是宇宙大帝,加薪跳槽出花紅,幾年賺上千萬大有人在。
衍生工具部門的大哥們花紅年年出,但公司爆煲卻一舖清袋,公司之前多年累積的利潤輸凸兼蝕埋股本。這幫大帝卻拍拍屁股退休去也。外資大行衍生工具部門如此,不少近年興起的對沖基金與fund of funds也是如此。好市賺大錢,回報排名第一,其實並不代表值得投資。好市排第一更可能只證明基金經理承受過度風險,用你的錢賭命,博拿年終表現花紅。
近年傳媒大力吹捧的所謂企業CEO也是如此。甚麼社會商界精英、自吹自雷管理哲學,說到底也只是拿股東錢玩的受薪人仕而已。好市時有盈利增長有什出奇,但高薪之餘還大拿認股權。拿了認股權便出事了,輕則便有如大近視一般,只看到眼前一寸的事物;重則便拿股東的錢去賭,或專業點的說法是「為股東爭取最大回報」。風險? Who care?
大近視的受薪CEO遇上行業周期下滑只有一招對策 - 大幅裁員。解雇員工一方面要補償開支,另一方面更會使有經驗的技師員工流失。行業低潮期過後,經驗員工早巳轉行,公司只能靠高薪挖角或靠新手充撐,但新手的質素效率又怎及經驗員工,行業復甦時的增長自然大受影響。但兩、三年後的利潤? 只顧下季業績的打工CEO發夢也不會想到那麼遠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