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初建議老闆出貨套現,但他又怕大市短線反彈會跑輸指數。「我們總不能持太多現金」老闆話。其實這論調在行內十分流行,好像十戒般不容爭辯。但明明知道經濟衰退、金融爆煲就在眼前,投資組合downside大大,upside無乜,也不盡量套現,如果我是投資者便肯定十分不爽。
看着老闆慌失失,反彈小小便追入指數重鎊股,一兩日指數插水又腳軟出貨,真為他的客戶冒汗。O.P.M(Other people's money-其他人的錢),果然沒有那麼肉緊。
這星期最過癮的消息肯定是<雷曼總裁被同僚揮拳打臉>。這位袋了四億八千万美元薪資花紅,卻拖垮了雷曼的總裁,上月竟然還敢回到公司健身室做Gym。結果被一位火滾的同胞揮拳泄憤。老實講,睇過這位富豪總裁在國會聽証會上,死不認錯的衰樣,也真想毆他一頓。
美國銀行用太大槓桿賭得太大,但與歐洲的銀行比較,真是小巫見大巫。美國槓桿最大的花旗銀行,也只是用6.6元股本投資100元資產;但巴克萊卻敢用2.4元股本投資100元資產,德銀更勁敢只用1.7元股本。產價格只要下跌幾個百分點,銀行便資不抵債。可見這班「銀行家」有多狠,拿股東的錢搏命,快快抓一把上岸;失敗了便由股東與國民包底。
忽然想起電影<華爾街>中,米高德格拉施的經典演說:「Greed is good, greed works, greed is right…」80年代是基金與企業乘垃圾債券興起的槓桿收購年代。這幫所謂「宇宙大帝」(master of universe)利用廉價資金四出收購,把綜合企業的業務拆骨出售,把凈現金企業的現金掏空再大幅舉債。
正面來看,企業的效率與股東回報因此可能大幅提高,也迫使管理層更看重提升股價。但同時社會承擔的代價卻也甚大,在當時引起社會甚大的回響。老牌企業老員工失掉工作,中年人被迫轉業,部份企業背上過高債務,更埋下用認股權鼓勵管理層推動股價上升的禍根。
1987的老電影<華爾街>便是這時代的荷里活化誇張產物。電影裡由米高德格拉施飾演的形格金融大鱷Gorden Gekko一段三分廿八秒的經典「Greed is good」演說,正把以自由經濟為名的自以為是表露無遺。(電影片段 --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QnCFdjLJAM )
踏入九十年代,垃圾債券槓桿收購狂潮巳過,但企業界卻徹底擁抱了Gorden Gekko的價值。今日的管理層不會像電影中那樣支高薪、享受公司富豪級福利但卻只持有公司3%股份,不理股價低迷,小股東坐艇。
今日的管理層卻是不單支高薪、享受公司富豪級福利,更拿巨額認股權,他們會不顧一切刺激股價,快快抓一把套現上岸。
但不論做虛帳目谷盈利,還是賭過度槓桿追求更大盈利增長,小股東也水脹船高,炒得不易樂乎,視這些富貴管理人為「商界領袖」。這不是賭場資本主義中的皆大歡喜嗎?
當然,這都是爆煲前的盛世美景,貪婪推至極至,結果便是科網騙局、Enron假帳和今日的金融崩潰。貪婪,真是好嗎? 真是work嗎?
老實說,成長於80、90年代自由資本主義潮流、市場無形之手萬能學說的我,也曾經盲目地相信這種精神。我相信今日香港的所謂精英階層,骨子裡還是流着Gorden Gekko的血,否則坊間也不會有那麼多「商界領袖」的空洞節目和白痴書籍。
剛在互聯網看到荷里活正編寫<華爾街>續集,故事將講壞蛋金融大鱷Gorden Gekko出獄後再戰江湖。不過據說今次Gekko會「改邪歸正」,大破貪婪腐敗「銀行家」。嘻嘻,真有點期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