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

教育產業

「自信」5900元、「不羈」22000元,「時尚」幻象在電視螢幕閃爍。晚上地鐵上木無表情的中環活死人加班族、還有一身勞累的年輕銷售員窮忙族。少個錢便「自信」都無份,香港也真是一個壓抑的拜金城市。

沙氏後出道的金融弄潮兒正紙醉金迷追逐「時尚品味」時,經歷金融風暴的三十中一代,價值觀則較多元化,感覺少了輕狂,心態也比較踏實。這代人的焦點巳從時尚消費轉向子女教育。

窮富差距巨大,社會上一小撮官商壟斷巨大利益。家長希望孩子事業成功,最少不會「輸在起跑線」。結果教育又變成名牌消費。

讀國際學校或傳統名校,再到美國唸大學,再讀個名牌大學MBA,一條龍入高盛之類大行一年賺幾百萬…這是不少家長夢想子女的青雲路。家長為了這夢想不惜投入巨款,教育產業自然不會錯過如此黃金賺錢機會,各種補習、音樂、體育、外文等「特殊技能」層出不窮, 費用無限提高,愈貴愈「高級」,更愈突顯「優勢」。

錢花了,子女便能完成家長末完的夢想嗎?其實大家都明白,最後絕大部份的孩子還是回到公立學校,入頂尖海外大學只是少數,有運年賺百萬的更是少數中少數。說穿了,教育產業也是一個幻象、甚至一個騙局。

與其兩夫妻齊齊做活死人加班族,把孩子交予菲佣與教育產業,不如賺少份,自已教。說到底,教導孩子正確的人生態度,分辨是非的能力,又怎能外判呢? 其實孩子掌握中英數,有點科學頭腦就夠了。家長一廂情願幻想的青雲路,失落了也不用精神頹廢。開朗樂觀,不怕失敗的孩子總會找到自己的道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